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多背一公斤(第七版)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1-12-05

    电影《入殓师》里,小林大悟向美香求婚时说,全世界的城镇都是我们的新居,一边旅行,一边演奏,走吧。这句话那么诚恳而温暖,还带着一份浪漫,旅行在他的承诺中,承载了一切美好的誓言。
    人家说一生应该要有两次冲动,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当你背上旅行包要出发的时候,不知里面装了些什么,也许有爱人的祝福,也许有青春的潇洒,也许是对未知的新奇。但是如果你能多装一公斤,这里头就还加上了希望。
    “多背一公斤”的口号最初起源于云南元阳的多依树村,这里山明水秀,风光旖旎,春城的景色在这里凝聚成最美。但在美丽自然环境中,隐藏的却是贫瘠到可怜的物质条件。这里的孩子每天看着游人来来往往,欣赏着他们家乡的美丽,但是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他们除了课本,几乎一无所有。这个时候,也许你可以送他们一本书,一个本子,一支笔,但是然后呢,一个人的背包装不下所有孩子的期盼,一条旅途也通不到所有的村庄。所以,一个人没有力量完成的事情,只能由每一个人来共同努力。这个叫安猪的人,在经过他的云南之旅后,提出了“多背一公斤”的计划,他希望出行者能为沿途的贫困孩子准备一些文具,与孩子交流,给他们温暖。
    旅行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不管你是花白了头发还是趁着青春年少,你将去的地方,是新奇的,那里也许有好客的主人,也许有美丽的景致,也许有充满风情的民俗……你不知道你会遇到什么,你也不需要计算什么,旅行本身似乎就是一种自由,若加一份责任在这自由中,旅行的记忆会不会更完美?
    纪伯伦说,当你以身布施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施予。说的多好,你匆匆丢下的一个面包,绝不会比一个拥抱更让人感觉到温暖,所谓先知,无非是将我们最先懂得的道理坚持到最后,并且努力付诸行动。为什么这个口号需要每一个旅行包都放入一份希望?简单将筹集到的物资汇集在一处再统一运送给需要的人们不是更好操作吗?很多人都在这样做,但是也许我们需要来点别的。比如你亲自把东西递给孩子,然后你可以坐下来给他讲个故事,说说你来的世界是怎样的光景,再听听他的梦想是什么样子。   
    大家一定记得希望工程公益照片中那双大眼睛的样子,那眼睛里面装着好奇,装着渴望,但是似乎也有一丝倔强与委屈,也许我们所谓的“布施”有些高高在上,以至于刺痛了一个孩子的尊严。小说《复活》中,涅赫留多夫想尽办法想要将自己曾伤害过的马斯洛娃救出监狱,可是马斯洛娃却说什么也不答应,她认为涅赫留多夫践踏她的肉体得到欢愉,然后又想要用自由来换取良心的安慰,自由是她唯一的筹码,她宁愿失去自由也不愿接受施舍。她是有理由愤怒的,所有的施予者,似乎也应该反省,我们的布施是否真的是以爱为名?
    公益是一种救赎,是对受施者而言,也是对施与者的心灵。所以,在布施的时候,不妨弯下腰,和孩子们保持同等的高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