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白月 舒楚楚 陈泽国) “离开之前我们举行了文艺汇演,最后老师合唱的时候,孩子们都跑到台上来和我们拥抱,不让我们走。”湘大木槿感恩支教团负责人,同时也是支教参与者的周浪这样告诉记者。
2011年暑假期间,我校“金翼5·1·8”、“木槿感恩支教团”等公益社团都组织了爱心支教活动,这些活动得到了湘潭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湘潭晚报、湘潭法制频道等媒体也陆续对此展开专题报道,一时间大学生支教成为了热门话题,备受关注。随之而来的除了称赞,还有阵阵质疑声——支教真的是全义务的吗?真的会去偏远山区吗?短时间内能教给孩子们什么?对此,记者走访了今年假期接待我校和南开大学支教团队的湖南省湘乡市金石镇明德小学(原名东江小学)
“那些支教的团队都不是第一次来了,像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的支教团,已经连续三年来这里爱心支教,十分感谢他们。”刚进到教师办公室,湘潭地区支教活动负责人、明德小学的罗校长便开始表达他对支教团的谢意。“方圆7公里只有这一所小学,学校的硬件设施还很不完善,这栋楼是由台湾台塑集团捐款新建的,9月6号学校刚刚搬过来,以前是在老楼上课。”罗校长指着不远处一栋十分破旧的教学楼说到,“学校的师资力量也很紧缺,现在学校里还有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教师返聘回来授课的情况。”
今年暑假期间,明德小学,龙潭八一中学和金石镇中心小学接待了来自北京经济贸易学院、南开大学、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等七个支教队伍,除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支教团之外,其他支教团均以共青团名义支教,会有一些补贴,而湘大支教团是完全自发自愿自费支教,留给罗校长很深刻的印象:“有些学生在支教过后就会长期留在这里,周一到周五教课,周五下午回到学校补习自己落下的课程,我们是真的十分感谢。因为其实我们没什么能提供给他们的,像这次暑期支教,15个女孩子在20多天里,每天晚上都是在教室里打地铺睡觉。”
支教对于大学生而言,很辛苦,很累,条件也很艰苦,但是事实上对于孩子们而言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很明显的是孩子们适应老师需要一段时间,有一些短期支教的大学生,支教时间只有一个星期左右,学生刚刚适应老师们,与他们建立了感情,他们就走了。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们有种被捡起来就抛弃又捡起来的感觉,一些孩子便产生了抵触心理。武汉大学的李意同学说,当她支教结束时,班上的孩子都哭着拉着她的手说要她不要走,这时其中一个参加暑期补习很多次的学生淡定地说了一句:“你们哭有什么用,眼泪流得再多老师也还是要走,不会留在这里。”这一幕让所有的人都安静下来。
另外,因为支教团队多,而当地愿意开设暑期课程的学校只有三所,就造成了一个学校要同时容纳几支团队的现象。七月中旬,金石镇中心小学就同时接纳了湖南中医药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两所高校。一位支教志愿者说:“这里的资源已经饱和了,我们还要和其他学校的志愿者凭本事抢生源,我有点怀疑我最初来支教的目的了。”这也就导致了类似上文提到的中心小学等其实并不十分贫困的学校也不得不接受支教。对此罗校长解释道:“有富有爱心的大学生志愿者来支教,学校自然不会推辞,但学校安置志愿者也是毫无报酬的,小地方要解决几十个人的吃住问题也并不容易,这种纯义务劳动也使得很少有校长愿意一年一年不辞辛劳地接待志愿者了。”
王颖是到益阳安化田庄乡中学支教的一名志愿者,刚到学校,她就开始怀疑自己来那里的目的。因为平心而论,该学校的条件确实还不错:三层教学楼,室内礼堂。但慢慢地她发现,这里虽然学校条件还好,但孩子们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关爱。有的孩子很害羞自卑,有的孩子又太过顽皮。于是,她抛开自己的成见,用心地和当地的孩子和老人交流,力所能及地照顾帮助他们。“虽然一些支教活动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我会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我们的支教活动有意义。”王颖微笑着坚定地对记者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