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运动随行,我们一路奔跑(第二版)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1-06-18

任时光荏苒,
我对“你”依然激情不减
    他曾著书《体育环境导论》、《残疾人奥运会与志愿者服务》、《仿生保健导引》等16部。其学术专著《体育环境导论》,是我国第一次从环境的角度来探讨体育的发展问题,并系统阐述了体育环境这一概念的书籍,丰富了我国体育科学理论体系。《体育环境导论》也是第一部获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的体育著作。他就是我校体育教学部主任熊茂湘老师。
   “我走上这条道路具有一定的偶然性。”1980年,高考落榜的熊老师不得已选择去煤矿挖煤,一年多过去了,他发现自己的人生轨迹离理想越来越远。于是,熊老师毅然选择了重新回到阔别一年多的课堂。
    “不久,在一次学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的100米短跑比赛中,我夺得了第一名,体育老师极力建议我参加他组织的体育训练,报考体育专业。”
   “我是一名早产儿,从小体弱多病,到了青年时代又黑又瘦,听说搞体育训练还能考大学,极大的刺激了我的体育兴趣。”1983年的高考,熊老师考上了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也练就了一身结实的肌肉。
    在人生路上,熊老师一直保持着对梦想的激情和对体育事业的热爱。1999年获全国体育新苗奖,2004年晋升教授职称,2005年被推选为湖南省教育厅体育学科带头人,2006 年他来到我校从事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
    熊老师在著作《仿生保健导引》中,根据长寿动物的生活共性对人体进行全面仿照,并结合生物钟理论和我国古老的气功原理,系统阐述了保健养生、健康长寿、防止衰老、抵抗疾病的理论与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养生保健之道。
    在《残疾人奥运会与志愿者服务》一书的后记中,熊老师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也许是与生俱来的‘侠骨仁心’,虽无‘救善扶弱’之能耐,却有‘救善扶弱’之仁心,在翻阅数十个版本的奥林匹克研究后,对学术界少有问津的‘残疾人奥运会’愤愤不平,然于名利之外辟‘骑墙’之径,也算是对残奥会的关心和对学术研究的情有独钟。”一份对体育学术的热爱,一种充斥着人文主义的豪情。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的身上无时不散发着“运动达人”的激情和气息。
    奥运会上、亚运会上,中国获得的金牌和奖牌的数量,确实让我们振奋。与此同时,我国青少年的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却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居高不下;成年人“亚健康”人群比例不断攀升。对此,有人认为“全民体育”和“奥运争光”互相矛盾。熊老师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奥运会的宗旨是‘更高、更快、更强’,它不单是竞技比赛,更重要的是全人类的节日。北京的‘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和绿色奥运’,都与全民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运动员比赛是竞技体育,那么观众的观赏比赛就是一种全民体育。组织好观众观看竞技体育比赛的就是‘全民体育’与‘奥运争光’的结合点。我们看到2002年韩日足球世界杯赛上,观看比赛的韩国球迷就形成了一种红魔,即有民族特点,气氛又很好。再就是,我们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看到‘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就充分体现出中国人民具有很强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全民体育’和‘奥运争光’的结合关键就是如何找好结合点。”
    广博的知识和理性的思考——这位体育热爱者身上散发着睿智的光芒。主抓我校体育事业的熊老师对我校的体育建设和体育事业也侃侃而谈,“我们的学生已经不再热衷于以前那些竞技体育项目,现在大家更偏向休闲、时尚的体育项目。相比以前的掷铅球、跳远等体育项目,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乒乓球、羽毛球、瑜伽、健美操等。为了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体育需求,我们也在不断开发学生喜欢的体育选项课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在大学里选2~3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以培养兴趣、发展技能,为自己终身体育生活作准备,尽情地享受体育生活所带来的乐趣。”熊老师笑了笑,“现在我们的体育选项课也越来越被学生所喜爱。每到学期初体育选课时,湘大体育网都会处于瘫痪状态,特别是我们还开出了面向残疾体弱学生的适应体育课。”
   “ 阳光体育”——这是国家的一项新举措,国家要求85%以上的学生每天能花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我校为响应国家的这一号召,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体育选修课的开出,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旨在培养同学们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兴趣和技能;其次,我校也相继承办了一系列高水平的体育赛事活动,比如,中美篮球赛、鲍春来归校羽毛球表演赛等,以丰富师生的体育生活。”熊老师还建议同学们适当地掌握一些休闲体育技能,每天要坚持一小时的锻炼,加上科学的饮食。因此,熊老师对那些在校外报名瑜伽班、办理运动卡的同学好心提醒,“参加这些班,要理性思考,不要误信广告。例如有些减肥茶不仅会导致身体机能的混乱,还会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
    30年的体育生涯,熊老师已将体育和生活融为一体。“人应该有些体育的性格和气质,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胜不骄、败不馁;积极面对生活,会竞争、会合作。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还能使人感悟到深奥的人生哲理。”

青春路上,
我愿与“你”为伴      
    明媚的阳光下,校园露天羽毛球场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矫健的身姿;阴雨连连的日子,体育馆的训练场地上也能搜索到他的身影。习罗,我校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在他的生活中,羽毛球仿佛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从羽毛球中,他收获了一份运动带给他的别样的乐趣;在运动的生涯中,他释放着青春的活力。
    一身休闲装,英俊、微瘦,这是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这些天一直忙着考试,而且有些感冒。”说着话,他还不住地轻声咳嗽了几声。即便如此,他还是欣然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从幼时的丫丫学语,到今天湘大羽毛球球场上的健将。在成长的路上,羽毛球一直与他为伴。“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羽毛球,那时候自己只是对羽毛球感兴趣,为了娱乐玩玩而已。大三以后,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羽毛球生涯。那时候感觉打球很酷,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习罗拨弄一下刘海笑了起来,“现在羽毛球几乎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周至少都会打两次。每周三新体育馆都会有比赛,我也经常去那里打球。”习罗自从正式开始打羽毛球以来,经常得到俱乐部老师的指导,好学的他也经常观看网上有关羽毛球的教学视频,有时候他也和校园里的羽毛球“高手”过招,通过自己谦虚的学习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习罗的球技一步步提高了。
    “现在学校里只要有羽毛球比赛,自己几乎都会参加。比如每年的湘大杯羽毛球赛。”经过几年的历练与摸索,现在学校的比赛习罗几乎都能杀入决赛,拿到不错的名次。
    他不仅是羽毛球的高手,在学习上也是尖子生。读本科时,他连续多年拿到奖学金,而且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为我校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和体育相结合,文体不分家,正确处理学习和运动的关系,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两者的相辅相成。考试刚考完的那天晚上便去了新体育馆打羽毛球,去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习罗向我们说起这个令他激动的经历, “那天晚上我接到对手球后,打出了一个擦网球。这时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哇’了一声……”习罗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右手情不自禁地摆了个挥拍打球的姿势。“其实那个‘擦网球’骗了大家,自己只是在偶然情况下误打误撞才打出那个球,因为自己毕竟不是专业球员,还没有那么高超的技术。”习罗笑着说到。
    “记得大三的时候参加男子双打决赛,自己本来很有希望拿到冠军。虽然最终和冠军失之交臂,但是那时的我并没有失落。因为自己的对手毕竟是研究生,论心态、论技术他们都略胜一筹。”那次的失利,并没有令他减少对羽毛球的热爱,而是继续练习自己的球技,努力提高自己打球的水平。
    除了赛场上的拼搏,平时他也和一群固定的搭档约好一起出去“切磋”。在他们的眼里习罗总是充满活力,他用那颗热爱运动的心去感染别人,带动周围的人一起锻炼,“我一直都支持班上多组织一些体育活动,也时常建议我们寝室那些不爱运动的人多去运动,经常拉他们一起去打球、跑步。因为健康的体魄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
    在习罗眼里,羽毛球不仅融入了他的生活,也成为他事业的一部分。“在深圳、广州的很多公司,老总都喜欢羽毛球打得好的员工,甚至在他们的公司里都有固定的训练场地。有了‘一技之长’很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尤其是女生,如果在这方面比较突出,是很有优势的。”习罗也谈起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前些天湘潭市热电局来我校招聘,很欣赏我的羽毛球技。但是他们招收的是应届毕业生,自己还在读研,不能去工作,但是这次招聘让我更深地明白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让我获得课堂以外的优势。”  
    他喜欢羽毛球健将陶菲克,喜欢网球高手海宁。“陶菲克虽然个子不高,但是动作潇洒自如,尤其是反拍运用得恰到好处。”当谈起他心中的偶像陶菲克时,他兴奋起来。“陶菲克在2004年奥运会上获得冠军,在2006年的亚运会上击败了林丹。他的技术可谓一流,他的比赛十分精彩,堪称经典。”说到自己的偶像,他说话的语速也快了起来。他讲起了2006年亚运会林丹对陶菲克比赛的“战况”,“在多哈亚运会上,陶菲克和林丹经过三场较量,他们比分不相上下,最终陶菲克以2-0击败林丹,卫冕亚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实现了他的梦想。”
    “踮起脚尖,接近阳光。”这是习罗最喜欢的一句话,“我把这句话放到了自己手机的屏幕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青春的路上,羽毛球与他为伴。打球时敏捷的动作,跑步时健美的身形,展现了一个“运动达人”的人特有的阳光、帅气、健康和乐观。奔跑在运动的生涯中,愿他在自己的花样年华里满载收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