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从“孝”看道德失范(第四版)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2-09-07

  网友拍下一张图片:一位男子用花布把受病痛折磨的年迈母亲抱在怀里,像照顾小宝宝一样细心体贴。图片令众多友动容并把这名男子称为“孝行哥”。在赞扬声中,“孝行哥”却自责没能照顾好母亲,谈不上“孝子”。
  笔者认为,他当得起“孝行哥”的称号,纵使他的故事远不及“二十四孝”的故事感人,但在当今虐父弃丑恶现象频频发生社会环境下,这种事情确实难能可贵。
  在为“孝行哥”的行为感动的同时,我们也为不赡养父母,抛弃老人的现象痛心。我们从这些丑恶现象看到了道德的失范,我们不禁要问:这个社会怎么了?于情,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当他们而当他们垂垂老矣需要照顾之时,便是儿女尽孝之时;于理,我国宪法和刑法等法律明文规定了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这样看来,赡养父母,让父母安度晚年不仅仅是道德层面的规范,更是法律层面的义务。
  然而,就算是有了双层依据,道德失范问题依旧存在。其根源很简单,就是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建立完善,旧的道德体系却在被慢慢抛弃,从而造成了现代社会出现一个青黄不接的道德缺口。就比如在经济化背景下资本市场所奉行的原则已经完全颠覆了改革开放之前的人来情往的道德秩序,变得经济化、冷漠化。而加之外国文化的不断渗入,导致失范现象愈演愈烈。可是,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发展进程远不及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完善的养老福利体系是现在的中国还未具备实力达到的高度。加之中国宗教信仰根基本就脆弱,信仰缺失无疑是此现象推波助澜之因素。因而,社会上的“弃父虐母”现象便随之“理所应当”地出现了。
  而要找出其对策,首先应该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中寻找到一个统一的道德价值界限,形成民族的共鸣和统一。而将近十四亿人口,如何在如此庞大的范畴里寻找统一?那就是在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中寻找其道德价值观念的交集。卢梭曾说过,公意并不着眼于私利和个别意志,而是着眼于公共的利益。只有寻求出普遍认同的道德价值观念,才能从根基上保证整个价值体系的稳定,从而避免道德失范现象的频繁发生。其二,这种道德根基必须绝对地与法律捆绑。改善社会弱者(老人、女性、孩子)的社会地位,保证其享有最基本的受保护权利,才可为之前的道德价值体系根基上“双保险”。前者建立了一个道德系统,后者以一个法律系统进行保障,才可互为支撑。两种策略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有根基,有保障,进而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才可慢慢填补这个社会的道德真空。
  纵使这个社会依然有许多的不如意,但正如李敖所说的:人心大好,就不怕会被倾覆。然而在道德建设之路上,我们依旧且行且珍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