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从故宫“厕所门”看公共服务(第四版)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1-12-05

  十一期间,故宫爆出“厕所门”,游客排着长龙在午门外的私营公厕交钱如厕。为此,故宫再次遭致大规模的口诛笔伐。
  我们得庆幸这几个月故宫在多米诺骨牌似的负面报道中还能坚若磐石,岿然不动。这倒不是故宫应对丑闻轻车熟路,而是因为它沾染上皇家霸气,对待千夫所指,始终风雨不动安如山。但无论故宫以何种姿态对待众人的指责,它的管理制度混乱已是不争的事实。
  外设私营公厕事件把人们目光从故宫的管理体制转移到商业开发与公众利益层面。
  这几年,北京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投资2亿多元在城区兴建免费公厕,然而人流如织的故宫却打起了游客的主意,予民方便的公益之举到了气势恢宏的紫禁城面前沦为谋取暴利的商业行为,这样一来,故宫日益消减的威严被收费厕所里的污水冲刷得所剩无几了。故宫方面只解释道厕所是私营的,要自负盈亏。可公众更想探究的是在故宫午门这块公地缘何存在“私厕”。有网友断言:故宫是自己设了公厕捞不到钱,让别人在家门口设,好提成分利,也有可能是这个厕所根本就是故宫的人设的。笔者认为此言不无道理,因为这类事件时有耳闻。
  不仅是故宫,不单在北京,“因利乘便”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今全国各地都着力改善民生,在这个口号越喊越响的同时,我们发现很多时候,社会公共资源和社会公共服务并不是太容易就能让老百姓享受得到的。有些资源在理论上是公共的,但却未被政府承认;有些资源虽在立法上是公共的,却被私有化了。深究此类现象,有两方面原因:从体制上说,法律法规上的空白或是含糊不清,导致公共资源难以定为;从道德上说,一些管理公共资源的单位部门居心不良,用公产谋私利,变相攫取公众利益。道德的缺失往往较之体制上的漏洞更让人们难以接受,因为它损害到了公众看得到的利益,挫伤了公众的感情。例如故宫外设私营公厕、国家博物馆被用来举办私人婚礼,这样的敏感事件最易引发公众的不满情绪。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故宫这类公共服务场所或是公共资源管理部门以何种心态开发利用公共资源,站在什么立场上与公众对话。笔者认为,它们在商业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多地顾及公众的利益,尽己所能地提供便利,让公众享受到应得的服务,诸如在故宫设立免费公厕,旅游景区免费发放导游图等等。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要严格自律,树立服务意识,杜绝权力自肥,这样才利于社会公共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实现良性循环。
  说到底,公共资源管理的管理者需要安上一颗公益之心,更多地为公众考虑,把公家私产转化为全民财产,做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