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天地 > 正文

《幻乐之城》:革新非易事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9-03-10

        (作者:董珮瑜)2018年7月20日,湖南卫视推出一档全新的自创电视综艺栏目——《幻乐之城》。节目打造了一个沉浸式观演舞台,以音乐表演为主要模式,嘉宾提供灵感,搭档专业导演和团队集成创作。表演嘉宾在乐队现场伴奏的同时,在实景搭设的舞台以无后期剪辑、一气呵成不NG的形式呈现实时唱演。

这是一种全新的创造和尝试,还被赞为“中国电视新物种”。然而节目播出后,热度虽不算低,但远没有成为一档现象级节目,口碑也是出现了两种极端情况:有人认为这种大胆新颖且高难度的节目是综艺抄袭成风环境下的一次成功创新;有人则认为“难度大不代表有艺术价值”,形式的创新掩盖不了内容的贫瘠。

在我看来,《幻乐之城》的确是一次用心的创造和尝试,但革新非易事,摸索中必定会有许多不足需要慢慢改进。

《幻乐之城》的观众,有奔着它的原创和革新去看的,有奔着唱演人嘉宾去看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奔着王菲去看的,节目一开始便打出了王菲内地综艺首秀的噱头。但是幻乐体验官、幻乐好友在节目中存在感较低,幻乐首席体验官王菲其实在所有嘉宾的前期准备中都有参与,但正片体现不多,在观众看来,王菲好似每期就只是请一位朋友来陪她看音乐电影。且节目非竞赛模式,没有激烈的嘉宾冲突,环节设置也相对单一,自然对一部分观众没有吸引力。我认为可以强化幻乐体验官和幻乐好友的参与感或是舍弃这一设置,同时增加观众投票环节,选出每一期最受喜爱的作品(但这并不说明优劣)。

节目发起人梁翘柏说,《幻乐之城》是把音乐、电影和现场结合在一起之后的产物,把在后台的表演过程用直播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甚至是一镜到底。《幻乐之城》确实是高难度,每一个作品,都是多个工种同时配合执行的结果,演员不能NG、配乐要及时、导播机位切换要精准……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会让整个作品付之一炬。但是,制作者们的“自嗨”,观众感受不到。观众只是对着大屏幕或是电视机看了几个MV,制作中躲避机位、调度、收音、返送、切镜等技术方面的难题,观众作为非专业人士,了解十分有限。所以我认为,如果能加大对每一个作品的制作分析,还原更多细节难点,观众的感受应该会更深。可以提供更多前期制作花絮的拍摄视角,告诉观众这短短8分钟的作品前,唱演人和导演团队有多少个8分钟的筹划和准备。同时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侧拍内容,比如唱演人跑位时,摄像机、音响跟着狂奔的样子;比如作品中切出一段空白镜头时上帝视角下唱演人急匆匆躲避镜头换衣服的样子;比如偶尔哪个地方出错,导演神色镇定处理及时,但是镜头一推发现额头上是满满的冷汗。正如一位匿名观众说:“八分钟的最终呈现我想看,但八分钟里的其他视角我更想看。”其实,节目组后期也有些许关于这些的花絮放出,但毕竟不是所有观众观看正片后还会特意寻找和观看花絮片段的。正片中也有前期花絮和侧面视角,只是时间有限。《幻乐之城》第四期曾提到了这个问题,如果在呈现每一个作品成品的同时在旁边放一个小框告诉观众是如何实时完成的,但这样却又会影响观感,分散观众注意力。因此我觉得可以减少作品数量(每一期节目有4个小作品,可改为3个),增加每一个作品的制作花絮(不是在后期单独放出,而是放在正片中)。同时,还可以把一小部分场景设置在演播厅现场,像话剧一样,让现场观众切身体会到作品带来的震撼,这样不但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感,还能打消部分人的疑虑(节目强调是实时唱演、一气呵成的表演,但观众往往只在偶尔有失误时才真切的感觉到)。

为了增加节目难度,《幻乐之城》每一个作品的制作资源和场地配置是不相同的,分为A、B、C三个等级。但这样的设计为难的不过是唱演人和导演团队,难度没有被放大,观众感受不深,我认为作用不大,可以去掉这一设计。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