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又是一年毕业季,忙碌于本、硕、博论文指导、修改、答辩、登录成绩……这一切,终于告一段落了。不过,辛苦中也有惊喜。在指导的湘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中,马静同学的论文写《中国古代围棋诗歌中的杭州形象》,六易其稿,最终获“优”。而正文15000字,“致谢”也将近5000言,字字饱含着对母校、对老师的深情,读后让人感动,觉得传道授业的种种辛苦,值了!常常见一些本、硕、博论文的“致谢”,例行公事、枯燥刻板,仿佛就是走过场一般,甚至查重还不过,因为千篇一律也。其实,论文正文可以按部就班,四平八稳,“致谢”却完全可以自由洒脱一点。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情动于中,有真情则有好文。感谢马静同学,祝福所有毕业的同学,未来心有所属,梦有所托,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何云波教授)
致谢
写下这篇致谢,我的人生已过了22载又20天,如果命运眷顾我,让我的生命走过八十载春秋,那么如今我也将这漫漫长路走了一半的一半了。人常言岁月如梭,果然世世代代都逃不过生命的荒诞。我们被上帝抛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用二十年建立情感,二十年生存流浪,二十年目送离别,然后用二十年咀嚼怀念。人终究要回归尘土,再结成这血肉之躯,不知又是怎样的沧海桑田,我也不再是我,将这辈子的所有被迫忘却。我常想,人为什么活着,我该怎样度过我这漫长而短暂的一生。我被抛在社会的底层,一生下来就要向着社会望不见顶端的阶层爬去,上进仿佛成了本能。或许是不忍心看到父母奋力的托举成空,或许自己也想看看上面的风景,从记事起就在应试,试卷垒成了我攀爬的阶梯,我靠成绩护卫我敏感的自尊,从边缘走到人生的中心。我天赋不高,总是走得很慢。小时候妈妈总给我讲龟兔赛跑的故事,我也一度是故事的信徒。但后来一次一次被赶超后,我才知道在这个百舸争流的时代,兔子和乌龟都一刻不歇。我逐渐和自己和解,但也从未停下脚步,我不是和兔子比赛,我有我的未来要去奔赴。
成长是竹子拔节
如果人生的成长像竹子拔节,每走一段就有一次重大考验,那四年前考入湘大无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黄土地里生长的人最是求实,所以当年家里人劝我报考免费师范生,大学毕业就能挣钱。可我不想就这样以单薄的学识开启我未来几十年的庸庸碌碌,自作主张报考了汉语言文学,并定下了读研的计划,希求文学能让我单薄的生命丰盈一些。感谢湘大录取了我,如果被第二志愿录取,我可能也就走上学法的道路,那应该又是另一种人生。从关中到潇湘,从麦地到稻田,我一个人背上行囊,远走他乡。南国的雨格外清新,潇湘的风分外柔软,我当年是怀着怎样雀跃的心情走进湘大,一草一木好像都在欢迎我,树上的青苔和蹲在青苔上的小蘑菇是那么可爱,像一棵枯瘦的小树走进了雨水充沛的花圃,我仿佛到了人生的伊甸园。我知道我来湘大不是度假,而是拔节,所以从一开始就认真学习,不敢将时光虚度一点。人生第一次上大学,没有经验,跟着自己的心做选择,进了学生会、当了学生记者、参加志愿活动......很多事情都是抱着非功利的初心去做,自然也未收过什么功利性回报。后来有人给我说,这些时间你应该去参加竞赛,争取保研,好好的两年都荒废了。人们是如何定义“荒废”的呢,每条路都有别样的风景,走过了也各有遗憾,人不能既要又要,很多时候,随心就好。大学里有很多事情,不知道如何选择是正确的。我想,认真听课总是没错。所以每节课都坐在第一排,用心做好笔记,下课请教老师,日复一日。最大的收获不是专业知识(实际上很多知识如今已经模糊),而是每位老师的人格修养的熏陶,对我的成长大有裨益。人格修养藏在老师的一字一句中,藏在课堂的朝朝暮暮里。只有认真听过老师的每一句话,珍惜和老师在一起的每一时刻,才能将这种熏陶汇成甘露,流淌进我正在拔节的躯干里。我记得喻几凡老师下课后等同学们问问题,记得唐智燕老师爱科研也爱言情剧,记得沈云霞老师捧着外国原著讲得深醉其中,记得黄宗喜老师介绍晦涩但让人着迷的西方文论,记得漆凌云老师邀请我去听研究生的讲座,记得钟江华老师带我们云游遥远的非洲,记得陈山青老师讲起方言好像眼里有光,记得莫立民老师赞叹陕北民歌淳朴热情,记得我曾将内外兼修的龙慧萍老师当作我的标杆,记得雷磊老师说他终于在一百多号人里发现了我这个做科研的好苗子,记得郑长天老师带我们走进瑶族风俗,记得李剑波老师说我的思考很出色,记得吕斌老师将古老的文献学讲得轻松而生动,记得李琳老师让我们上台介绍那些遥远的前辈,记得蔡熙老师说马克思主义要比你们想象的博大精深,记得在蒋金星老师给我们代课前我还去研究生院蹭过老师的课,记得刘晓丽老师讲完广告语后我们的恍然大悟,记得李莉亚老师永远温柔耐心而朝气蓬勃,记得马正锋老师祝愿大家从开卷有益到妙笔生花,记得谷文彬老师拥有自己的一间面朝森林的屋子,记得季念老师说她漫游欧洲的浪漫岁月,记得刘业超老师说他递给我一支来自中华传统文化深处的接力棒,记得杨光老师说他得让我们知道怎样才算一个好老师,记得华进老师感谢我将她的讲座用心记录,记得宋德发老师讲起自己的蜕变史时幽默而仿若轻松,他还说我是何老师的高徒……
他是我拔节的方向
那天在南苑餐厅门口,我遇见了刘建平校长,他问我在湘大是否适应,我想说的太多,最后只能简单总结:“湘大很好”。最感谢湘大给了我们这些博学慈爱的老师,每位老师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湘大,将一生做人求学的精华尽数传授。而在这些老师之中,我最感恩的莫过于何云波老师。如果竹子拔节也有方向,那我便是生长在何老师这棵清朗挺拔的翠竹身边的一棵竹苗,向着老师的方向生长。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大神云集的中文系,我实在算不上千里马,因愚笨而刻苦,因拙陋而谦卑,只是靠着一份上进心真诚地学习、真诚地感恩。而何老师发现了我,在默默无闻的角落。我坐在第一排,听何老师讲悲悯、讲师恩,看何老师眼泪在眼眶颤抖,然后哽咽。我低下头,泪滴将笔记晕染,悄悄抹去,然后又抬起头来。偶尔老师让我们在下课前几分钟上台读散文,大家都喜欢何老师但是不愿第一个上台,第一排的我看到老师淡淡的失望和不想耽误时间的焦急,总是举手带头读一段。后来我也写散文,那些温柔而感伤的情绪经文字流淌出来,我好像看到了何老师的影子。高考应试要写议论文,而我总写得不好,我曾以为我不擅长写作。遇见何老师、散文受到何老师肯定,我才知道写作是丰富的,我也可以将心事诉诸笔墨,待到散文写就,心境也就豁然开朗了。周作人说:“散文是个人文学之尖端”,何老师也说:“写散文没有一点世俗的功利心,出散文集也没有工资稿费,就是源于一种内心的需要”。我和何老师的交流,最初就源于一篇又一篇的散文,我因读老师的散文而受老师熏陶,老师因读我的散文而对我予以肯定。我和老师的故事不像小说那样波澜壮阔,不像诗歌那样简练奇幻,不像议论文那样一板一眼,我和老师的情谊恰似散文形散神聚,一点一滴的感动、一朝一夕的钦佩,汇聚出一首散文诗。不是刻意追逐,就像康德说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自然而然就结下了深厚隽永的师生情。
缘分总是妙不可言,我人生中第一篇论文(学年论文)的指导老师就是何老师。还记得得知学年论文的指导老师是何老师那天,我整个人高兴到飞起,原地蹦跳。老师知道我是西安人,于是建议我写《唐代围棋诗歌中的长安形象》。得此机缘,我接触到围棋这个新领域,感悟它的博大和深奥,对我的家乡也有了新的认识。后来何老师说我可以试着投中国棋院杭州分院组织的课题活动。我还记得报名表上要填职称,我想:“原来这是大佬参加的活动,我重在参与就好”,没想到最后竟然还中了,后来论文还被收入了国际棋文化峰会论文集。后来我告诉老师:“听同学说发论文还要交版面费,实在没想到我人生中第一篇论文,居然还有资助,真的感谢老师,以后写论文也有信心了。”老师笑着说:“所以还是要大胆尝试,万一就成了呢。”但我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是当时老师的鼓励,我绝没有机会成功。或许世间的美好环环相扣,今年老师指导我的毕业论文《中国围棋诗歌中的杭州形象》再次入选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课题资助,对我而言又是莫大的鼓舞。人生如白纸,在家教家风、师德师风的塑造下慢慢有了色彩。而人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留给自我选择的余地实在太少。而大学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如何度过这四年,可以自己计划,而这四年遇到的人和事决定了自我塑造的结果。人与人之间最稳固最长久的关系莫过于相互需要,而相互需要来源于相互吸引,如果两人无法相互吸引,即使如何需要也会擦肩而过。回首大学,深感遇到何老师是人生之一大幸。有人说我有些地方和何老师很像,我总摆手说不敢,何老师只能仰望,我这辈子很难达到何老师的高度。但还是不由自主地按照老师做人做事的标准要求自己。或许长在翠竹旁的竹苗,日日仰望着翠竹生长,虽然觉得他的高度遥不可及,但还是奋力拔节,想要与之并肩吧。
人生的拔节道阻且长
古人说竹:“破土凌云节节高”,竹子破土拔节都会噼啪作响,迅速生长。记得小时候花园里的竹笋刚刚冒尖,过两天已经高出了我的头,人们祝福亲朋也常用“节节高升”。可人生的成长比竹子拔节更艰难、更缓慢,每次拔节都好像要洗筋伐髓,痛苦还不一定得偿所愿。如果拔节失败,过往的痛苦和努力都将白费,成为一个疙瘩、一块疮疤,永远地梗在生命里,时不时隐隐作痛。再次拔节也不知结果如何,如果又是一个春秋的功亏一篑,又该如何?那么,如果历经了一次拔节失败,我想问自己,是否还愿付出一切、卷土重来?前段时间考研分数出来,我落榜了。经历了崩溃、呆滞、迷茫后,我又重振旗鼓,准备再考一年。很难把整理心态的过程讲清楚,我也因迅速投入二战而好像忘记一战的伤痛。但我前两天洗完头发,在吹头发时发现了满头白发,原来我的身体也想说它很累了。有人问我二战要不要换个学校,我深思熟虑之后还是不打算换了,虽然真的很难。大三我放弃走保研这条路,放弃考本校留在何老师身边,我放弃太多,付出太多,如果为了减轻学习压力而换了学校,那我当年放弃那么多的意义何在?我想成为何老师那样的人,但如今升学和就业的形势决定了,我必须在考研这个节点考上我的一志愿学校,加上未来至少十年的不懈努力,我才有可能拥有何老师那样的学术起点。像周国平《安静》中所说,我想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看看世界的热闹。我想要诗意悠游的生活,但青年时代必须要有所成就。我知道每一个有好结果的人都曾经历过孤独、痛苦和黑暗,就像何老师在阴暗潮湿、老鼠横行的一楼写下《陀思妥耶夫斯基与俄罗斯文化精神》,就像宋德发老师在评上教授前吃饭都在看书。我距离更高的地方有一道门槛,是我人生最关键的竹节,我曾以为我付出的努力足以将这道竹节突破,但结果告诉我还不够,我还需要付出更多,去拼一个不确定的结果。那天晚上,我害怕的这一刻终究还是来了。何老师问我考研成绩,我告诉了老师我落榜的消息。那时很难过,因为辜负了老师的期待。曾经我说我要外出闯荡,老师说:“那你去吧”,结果碰得头破血流。我怕老师说我自不量力、心比天高,我怕受到所有等待我结果的人嘲笑,但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我无能为力,别人怎么说我都无法辩驳,因为我真的失败了。结果老师说:“没关系,明年再来!”那一瞬间,我泪如泉涌。他没有质疑我,没有嘲笑我,好像还愿意信我,还对我有期待。他足够懂我,不问我接下来的打算,是不是考公或者直接就业,而是说“明年再来”,仿佛笃定我一定会振作再战。哥哥说:“人生难得回头,今年剩下的九个月是你人生唯一一次回头重来的机会。”妈妈早上给我发了一段话:“喷泉之所以漂亮,那是因为它有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那是因为它没有退路;滴水之所以能穿石,那是因为它贵在坚持;一只站在树上的鸟,从来不会害怕树枝会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卷子要一个人作答,考研是一个人的奋战,但幸好有人还愿意信我、支持我,让我觉得我不是流浪在人间。
君子如竹,生而有节。节是气节,也是竹节,节节拔高才能挺立人间。竹子一生六十载,成熟后开花,然后走向落叶、死亡。“死生亦大矣”,自然中的生灵都注定消亡,最重要的是一路的风景,而不是终归坟墓的结局。或许正因为如此,竹子要长高,去亲吻月亮;人要超越,去和可爱的人间拥抱。进入湘大前的二十载,好像是在土里沉睡蛰伏;未来六十年,是人生拔节的岁月。未来无法许诺,只能期待,期待我奋进全力、卷土重来,能够突破那道关键的结点。或许未来还有很多节点,希望自己奋力去拼,失败了也不妥协。人生有太多未知,我只能跟着心走,真诚地选择、真诚地努力。这辈子我是我,下辈子我是谁还未可知,我不能选择的东西太多,但我能选择像竹子一样活着。不知我是否有幸,和翠竹在层云间相聚,枝条拂过夏夜的风,竹叶覆上冬天的雪。不知我是否也能成为小竹笋的标杆,成为他们拔节的方向。终有一天,我开出花,宣告死亡,功名利禄都将消散,我带着经历的一切从容落叶,回归尘土,是结束,亦满足。
(马静: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2024届中文2班)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nIKxzGTCvodI96AnH9by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