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复旦大学杨乃乔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刘耘华教授来我院讲学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15-11-02

        2015年10月30日下午,应我院邀请,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负责人杨乃乔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刘耘华教授在文科楼317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比较文学学术讲座,题目分别是“红楼梦与The story of the stone——谈异质文化观念的不可通约性极其翻译的原创性”、“文化原创期与中西之源发性差异的形成——视域岐分视角下的中西文学比较”。讲座由季水河教授主持,何云波教授、王洁群教授、童真教授、王建香教授、熊毅副教授、罗如春副教授、王芳副教授、刘中望副教授等10余位老师和60余名博士生、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杨乃乔教授从达姆罗什关于世界文学的定义着手,强调了翻译推动文学在语际中流通的重要性。从文学的本质与品位两个方面公允地评判,曹雪芹的《红楼梦》及其翻译的贵族性、厚重性与莫言小说及其翻译的坊间性、大众性,这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接着具体以《红楼梦》及其相关翻译为例,着重分析了源语与译入语这两者所承载的文化观念之间的不可通约性。

 

    刘耘华教授首先分析了中西文学的整体发展脉络,提出文化差异是不可消除的,文化与文化之间是不同通约的。接着引用雅斯贝斯关于“轴心期”“黄金时代”的观点,将中西文化的原创期上溯至古希腊与春秋时期,并从四个维度——对“天”“人”的关注与思考、原子性的自我建构、思维与存在的认识论结构建构、因果思维与关联思维的差别,深入具体地讲述了中西文化的源发性差异。

 

        最后,季水河教授进行了简要总结。他指出此次讲座知识信息量大、极具创造性与启发性,并强调在座师生都应巩固文化基础,了解知识背景,融合文史哲。

 


杨乃乔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现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台湾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去香港、美国、日本、新西兰、加拿大、韩国、台湾等高校讲学与访学。曾出版专著、译著与编著多部。

刘耘华教授,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负责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