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晚19点半,在文科楼318学术报告厅,举行了一场关于“民俗的生活意义”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万建中教授主讲,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党委书记王洁群教授主持。
讲座中,万建中教授借用布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一书中的“植物性格”和“动物性格”来比喻东西方人的性格差异,并通过分析东西方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差异,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民俗渗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认为,东方人“植物性格”中的保守、内敛、含蓄等决定了中国人“孝悌”、“固本守己”、“安土重迁”等性格,以及重视传统节日和人生礼仪;而西方人“动物性格”中的竞争、血性等决定了西方人的“弱肉强食”的“食肉”性格,这也决定了西方人不重视乡情的一个原因。
万教授指出民俗既是文化,也是生活,是生活和文化的复合体。首先,他用幽默的语言对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民俗现象进行解读,比如说东方人“吃熟食”体现中国的“熟人关系”社会;中国人的保守性格,保卫和守护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中国古代文明得以延续。接着,他从“过节”、“衣锦还乡”、风水等多方面民俗元素,阐发了民俗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最后,他认为当下中国要在世界格局中发挥应有作用,领导阶层应学习民俗学“眼光向下”的视角,以求站在与人们平等的地位上,从他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让走得更远。
在讲座的最后环节,万教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跟现场同学们进行了互动。接着王洁群教授从两个方面总结了他对这场讲座的学术体验:一是通过万教授的讲座,让大家更加了解民俗这门生活的哲学,体会民俗生活中的人文关怀、希望;二是学到用“眼光向下”的视角看问题,以及在人与人交往中,站在他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予对方尊重和理解。这场精彩的学术讲座在全场同学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