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陈山青教授带队赴醴陵调查方言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2024-11-02

湘楚古邑,渌水乡音,千年文脉,生生不息。2024年10月9日至13日,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博士生导师、“響應”计划首席专家陈山青教授带队,率领博士生王小军,硕士生阳湘、叶梦珍、姚娟、万熙凤、祖雅莉,前往醴陵市来龙门街道开展方言田野调查工作。

图/调查团队合照

自东汉置县,醴陵之名,千年未易,这是一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有人总结:“醴陵三件宝,陶瓷、烟花和小炒”。其实,醴陵的宝藏何止这三件。醴陵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醴陵方言归属赣语宜浏片,此次我们将调查地点选在阳湘学姐的家乡,邀请到家住醴陵市来龙门街道的宋芝平女士担任发音人。调查的重点是醴陵音系,《汉语方言语法调查问卷(2021)中的711语法例句,以及《湖南方言“響應”计划调查手册》(2020)220条语法例句,同时采集并录制部分口头文化语料。

图/发音人宋芝平女士


调查工作篇

在陈山青老师的指导下,阳湘在暑假里完成了两个语法例句表格的前期调查,这次后期调查任务能顺利进行则离不开宋阿姨纯正的乡音、饱满的热情和迅速的反应,以及全体成员的协力合作。整个调查过程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宋芝平女士对待方言调查非常认真,遇到无法确定的说法,宋女士都会立即联系她的朋友进行询问和求证。

图/纸笔调查

随着调查的深入,我们也学会了一些醴陵方言的地道说法,比如称“窗户”为“槛槛[kʰan21 kʰan21]”,称“点心”为“果子”,称“聪明”为“拐”,称“不理”为“不齿”,称“勤快”为“发狠”,称“漂亮”为“客气”,称“做椅子”为“[yɛ45]椅子”……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构式——“OV”(对应普通话“OV”),比如醴陵方言用“不肚子饥”来表示“肚子不饿”,另外还如“不脑壳晕(脑壳不晕)、不眼珠痛(眼睛不痛)、不手痛(手不痛)”等。这些生动的表达承载着醴陵方言独特的韵味。

 

口头文化篇

宋女士唱《思情鬼歌》也是一绝。《思情鬼歌》是醴陵人耳熟能详的本土民歌,已被列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首民歌是当时人们推崇婚姻自由,反对旧式封建婚姻制度的真实写照,生动地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反映了深厚的醴陵民俗文化。

此外,宋女士还分享了当地故事、歌谣和谜语。其中,有两个谜语(醴陵方言称“谜语”为“迷子”)很有趣:

红坛子,绿盖子,内里装哒猫耳子。(谜底:红辣椒)

红坛子,绿盖子,里面装着猫耳朵。

麻帐子,红被窝,内里两只俫唧打赤膊。(谜底:花生)

麻帐子,红被子,里面两个男孩儿打赤膊。

图/摄录调查


美食美景篇

田野调查之余,阳湘带领我们赶赴一场千“醴”之约,领略醴陵之美。我们穿过老城的小巷,走过热闹的商业街,古朴与喧嚣在眼前交替。红色历史赋予了小城峥嵘的岁月,流行文化则塑造了醴陵今日的风采。

醴陵的自然风光如诗如画。渌江宛如一条丝带,蜿蜒穿过城市,河畔的风景美不胜收。而横跨其上的渌江桥是醴陵的地标性建筑,是湖南省内保存最好、跨度最大的石拱桥,充满了古朴的气息。我们沿着石阶一路向上,欣赏着石桥周围的优美风景,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图/渌江桥

美食也是不可错过的一部分。醴陵下锅粉口感爽滑,香气扑鼻;醴陵小炒肉味道鲜嫩,美味十足;还有那香甜的醴陵糖油粑粑,让人回味无穷。早上可以吃上一份炉桥酥,再加一杯豆浆,美味极了!这些美食色香味俱全,我们品尝之后,流连忘返,欲罢不能。

 

/醴陵小炒肉、醴陵下锅粉 、醴陵糖油粑粑、炉桥酥

调查结束后,宋女士在家里亲自做了一大桌醴陵美食招待我们,还特意蒸了糯米饭,这简直是一场舌尖上的盛宴!

/宋女士的厨艺

 

感悟篇

这次醴陵方言田野调查能够顺利收官,离不开陈山青老师的精心指导、调查示范和全体调查成员的齐心协力,也离不开宋阿姨的鼎力支持。

醴陵这座城市很美,不仅美在古桥芳洲,更美在传承千年的方言。方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语言的活化石,更是地域文化的载体。通过这次实地调查,调查团队挖掘到了不少珍贵的方言样本,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醴陵方言的独特性,也可以为方言文化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姚娟,女,河南新乡人,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2023级硕士研究生。)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