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8点30分,“‘房间的建构’——198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的嬗变与反思”讲座在文科楼318会议室顺利召开。此次讲座由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赵树勤教授主讲,我院龙慧萍副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赵树勤教授对此次讲座主题中的“房间”进行了阐释,并指出80年代后我国女性作家自觉接过了伍尔夫“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的旗帜,构建起女性自我书写的物质与精神空间。“房间”的建构并非一蹴而就,赵树勤教授认为80年代初是女性意识形成、女性价值发现的时期;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是女性话语摸索建构阶段; 90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步入了多元化的女性话语建构阶段。这时,以往自发的个别女作家的自我认知和探索已经发展成与其它文学现象平分秋色的文学潮流。
随后,赵树勤教授论及女性文学异军突起之时,其局限与迷误也随之暴露,那就是女性作家在建造属于自己的房间后被“自己的屋子”拘禁了,他们在维护和伸展自己的同时又自觉不自觉地迷失和闭锁了自己,在创作上具体表现为:身体经验的沉迷与放纵;私人景观的封闭性与模式化;底层关怀的淡薄。既然如此,那么女性创作应当如何走出房间闭锁?赵树勤教授也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即女性创作要想走出仅仅沉溺于“身体”与“私人生活”的误区,关注底层和更广大的社会,关键是打破“房间”的囚禁与封闭,敞开门窗,寻找自我走向他人、走向现实的多条通道。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许多女性作家已经纷纷进行转向,进行多元化写作,让“房间”敞开。
讲座最后,是同学们的发言提问环节,大家相当踊跃地向赵树勤教授提出个人在女性文学创作和阅读上的诸多困惑并得到了赵教授的细心解答。
时值三八妇女节之际,赵树勤教授在此次讲座上对女性话题的探讨意义非凡。我们也因此得以了解到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发展态势以及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阻碍与焦虑。而关于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的未来,我们怀以极大的期待,恰如赵树勤教授所言:“中国女性文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在被称为‘她’世纪的21世纪,女性文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