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赵湘慧 全艳琳 )5月28日晚上19:30,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南昌大学特聘教授覃远雄莅临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在文科楼318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汉语方言语音描写的几个问题”的讲座。此次讲座由李莉亚博士主持,我院陈山青、彭慧等老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全体研究生以及其他语言学爱好者现场聆听了此次讲座。
李莉亚博士首先代表全体师生对覃远雄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其学术成果做了简单的介绍:覃教授曾承担并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桂北平话语音历史层次及语言接触研究》,目前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语言接触视角下的广西汉语方言语音演变研究》。曾参加《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综合本)、《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等的编撰。出版了《南宁平话词典》等著作,发表了《平话和土话》、《桂南平话主元音及韵母格局》、《广西南北平话的差异》、《汉语方言否定词的读音》、《部分方言否定语素“冇/冒”所反映的读音层次》、《两种作为声调特征的非线性成分——以桂北土话两个方言为例》等数十篇论文。
覃远雄教授以桂北平话、桂南平话和粤语为主要材料,论述了对气声、紧音和后滑音三类较特殊语音现象的描写和音系处理问题。首先,学界所谓“清音浊流”实际上是气声,其特征是有一股较强的气流贯穿整个音节,犹如音高属于音节的性质,可将其作为声调的一个特征处理,记做气声调。其次,学界常有松紧元音之说,实际上,“紧”的性质也属于整个音节,在分析时可将其视为声调的一部分,跟音高一起构成一种紧调类。气声和紧音都是非线性的成分,属于发音状态,可称做“声”,与音高性质的“调”合起来就是“声调”。第三,桂南平话和粤语中以往或记作单元音韵母或记作介音韵母的音实际上是一种在壮侗语中较为常见的后滑复合元音,是壮侗族群学习汉语时母语潜移的结果,将其处理为后滑音也符合桂南平话和粤语无介音的音系类型特征。
提问环节,覃远雄教授与在座师生们就“浊音和带音的区分”“紧音和紧喉、喉塞音的异同”“主要区别性特征和伴随性区别特征的判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正确的解释必须建立在正确描写的基础上”,覃远雄教授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充分的论证启发大家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从语音事实出发,力求语音描写的准确性,为大家的今后学术研究提供了新视野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