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通讯员:熊颖 宋文杰)从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到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从华夏大地到非洲东部的遥远国度,横跨阿拉伯海与印度洋,超越文化与肤色的差别,正当而立之年的钟江华老师踏上了远赴非洲教授汉语的征途。在辽阔的非洲大地上,钟老师怀揣一颗赤子之心,克服万难,传播中华文化,与外国友人们分享汉语之美。
穷且益坚,举勇气远赴非洲任教
八年前,钟江华老师从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随后进入到湘大7163银河主站线路检测工作。得知即将成立的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急需汉语老师,出身语言专业的他,便怀着对非洲大草原的热情与向往,在2014年9月开启了他人生中第一段赴非任教之旅。
与国内的情况截然不同,非洲的生活与工作无疑是艰苦的。从钟江华老师到那里的第一天开始,每一天都是挑战。强忍水土不服和蚊虫叮咬的痛苦,适应与国内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对于钟老师来说只是家常便饭。同时,文化和语言差异也提高了他的授课难度,他便以自身为榜样,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守时有礼。并且,他还极富创造性地把英文单词作为中文发音的范例,帮学生们克服畏难心理,从而与中文产生亲切感。
除此之外,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于那里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他曾在赴任之时,蒙受骚乱人群的威胁围堵;曾在孔院揭牌仪式上,遭遇当地人哄抢物资的危情;曾在本应安稳静谧的课堂里,听见子弹出膛的纷乱巨响。
文化冲突,险情多发,给钟江华老师的任教工作平添了艰险曲折。可那单薄却挺拔的身影,仍旧风雨无阻地按时出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只因学生们眼中闪烁着的求知光芒,只因他对汉语言国际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热爱。
亦师亦友,用真心换得学生真情
在非洲,钟老师对学生的爱,既蕴含于教学的认真负责,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上的踏实用心。钟老师曾多次亲赴当地偏远地区中小学做志愿服务,义务教授汉语课程。还用自己的收入,资助了一些家庭困难的当地学生,让每个热爱汉语的学生都能毫无顾忌地拥抱中国文化。这样的钟老师,在非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和尊敬,在校园的道路上,总会有学生礼貌地用中文对钟老师说“您好”。
在非洲的热土上,钟老师是一颗璀璨的明星,而在湘大里,他同样凭借其温和儒雅的气质、积极耐心的态度与学生们打成一片。他的课堂,氛围永远是热烈的。他喜欢走下讲台,站在学生们中间,或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或诙谐生动地模仿各地方言,带领同学们在汉语的世界里徜徉。钟老师的亲切感,还来自于他那趣味横生的课堂讲解之中,他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课堂素材,寓教于乐,让专业知识从学术高地走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在湘大任教期间,除了日常授课,钟老师也乐于向同学们展示非洲的日常生活,积极向学生们宣传汉语志愿者工作,引起了20级中文系学生对非洲支教事业的强烈兴趣。
在得知钟老师要暂离湘大,远赴非洲的时候,学生们都非常不舍,再三挽留。即使远在千里之外,老师仍然心系国内的孩子们,他常和学生们在线上分享四季风景,互相嘘寒问暖;也多次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料,以扩充学生们的知识储备。这样的师生情,纯粹真挚而温暖美好。
再度赴非,以热爱传递中国文化
去年,非洲孔院师资严重匮乏,钟老师毅然选择继续支援孔院。而此时钟老师大病初愈,他深爱的小生命也刚刚降临人间。在本该是调养身体、陪伴家人的时候,他迎着肆虐的疫情,再次主动远赴非洲。学生们得知消息后,担忧地劝他规避疫情,暂缓行程,他却平和而坚定地对学生们说:“非洲需要我。”随后,披甲上阵,再度启程。
谈及钟江华老师远赴非洲任教,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郑如媛同学难掩钦佩之情:“我们真的很敬佩他,愿意冒着这样的风险和压力,将汉语和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有了这样的老师,我们才会真的觉得‘全世界爱上中国话’不再是梦。”
钟江华老师因为他对汉语国际化事业的无私奉献而熠熠生辉。但,他也会在非洲愈演愈烈的疫情中倍感压力,在距家园千里之处因思念而黯然神伤——他并非生来勇敢坚毅,只是凭借着一腔对汉语的热爱,在风险和困难中,讲授华夏文学,传播中国文化,以凡人之身,比肩传播文化的神圣使者。
在二度赴非之前,钟江华老师在他的朋友圈里写道:“愿汉语之花早日开遍非洲,开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的成立,到乌干达将汉语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颗颗汉语种子正在非洲大地上发芽、破土,即将绽放出明艳动人的花朵。